面食在我國歷史悠久,最早在新石器時代,人們就開始使用工具把“粟”加工成粉末狀的食品。先秦時期,小麥傳入中國,逐漸代替傳統的“粟”,成為面粉的主要原料。
西漢時期,面食得到快速發展,當時長安皇室專門設立了飲食制作機構“湯局”,為皇帝和嬪妃們制作面食。
到了唐代,面食空前繁榮,花樣百出,在韋巨源的《燒尾宴食單》中就記載有20多種面點食品,其中包括藝術造詣很高的面食制品—“素蒸音聲部”。
面食看似簡單,其實制作起來很不容易,只有真正了解面食,明白面食中一些基本的原理,才能把面食做好,下面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些面食原理。
1、面粉的種類
面食的種類很多,所需要的面粉也各不相同,在學做面食之前,先要認識各種面粉,熟悉面粉的特性、用途。影響面粉特性的主要是其中蛋白質的含量,根據面粉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,面粉可分為高筋粉、中筋粉、低筋粉。
①高筋粉:蛋白質含量約在12.5~13.5%,高筋粉筋性和彈性好,一般用來制作面包、面條,或一些起酥類的點心。
②中筋粉:蛋白質含量9.5-11.5%,中筋粉筋性適中,一般用于制作饅頭、包子、水餃、烙餅等。
③低筋粉:蛋白質含量8.5%,低筋粉筋性較弱、彈性小,一般用來制作蛋糕,曲奇、餅干等面點。
2、和面的水溫
面食的口感不同,所需要的和面方式也不同,和面時有用涼水,溫水,熱水三種和面方式。
涼水和面面團韌性好、筋性大,比較耐煮,一般適合用來做水餃,面條,餛飩等。
溫水和面更有利于面粉的發酵,一般是做發面面食,比如饅頭、包子,花卷等。
熱水和面也叫燙面,一般用70—90℃的水來和面,做出來的面食口感軟糯細膩,一般用來制作蒸餃、鍋貼、糖糕等面食。
3、和面的方法
制作不同的面食,面團的軟硬度不同,這就需要我們在和面時控制好面粉和水的比例,根據不同的面食適當地調整。
①在剛開始學做面食時,可以記住一些常用面食面和水的比例,盡量做到比例精確,不要靠感覺隨意添加,否則很容易出現“面多了加水,水多了再加面”的情況。
手搟面,面粉和水的比例1: 0.45
餃子,面粉和水的比例1:0.5
饅頭,面粉和水的比例1: 0.55
烙餅,面粉和水的比例1: 0.6
②和面時先把面粉倒入盆中,然后開始加水,水慢慢地加,可以多加幾次,邊加水邊用筷子快速攪拌,直至面粉被攪成片片的棉絮狀,然后開始揉面。
每種面粉的吸水性不同,所以加水的量可以根據面團的狀態進行適當調整。
4、發面
發面老面發酵和酵母發酵兩種方式,原理都是利用酵母菌在有氧的作用下,將淀粉轉化為糖并把糖消耗掉,同時釋放出二氧化碳,使面團形成膨大、松軟、蜂窩狀的組織結構。
老面發酵做出來的饅頭筋性高、彈性好,饅頭內部帶有明顯的層次感,吃起來口感更好;酵母發酵相比之下操作更簡單易學,做出來的饅頭口感喧軟,帶有酵母的香甜味。
現在做面食一般都是用酵母發酵,在使用酵母粉時,不要把酵母直接放入面里,那樣影響發酵效果,最好是先用30度左右的溫水把酵母化開,然后再倒入面粉中和面,可以在酵母水中加一點點白糖,可以促進面粉的發酵。
5、餳面
無論是死面還是發面,都不要面和好后馬上就開始制作,把面團放入盆中,蓋上濕布或保鮮膜,靜置一會,餳面。餳面的目的是為了讓面團中的面粉和水充分地融合,防止面團內部干濕不均。
餳面后面團得到充分松弛,延展性變得更好,更有利于面團的塑形制作,醒面的時間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,時間過短餳面不充分,時間過長會餳面過度,面團會變得過度柔軟,沒有韌性。
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是綜合型高級技工學校 手機網站 網站聯系:22410124(郵箱直接加QQ后綴)
川公網安備:51010602001305號
聯系電話:028-87506666
學校地址:成都市新津區成都新東方高級技工學校(普興鎮溫祖廟新科大道99附1號)